在深层次上,要结合继续深化改革的制度结构优化,通过有效制度供给的龙头因素,带出整个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落到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生产力布局等一系列结构的优化上,同时也要紧密结合优化收入再分配意义上的结构优化,共同形成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中国发展双循环的经济格局具有比较优势。人民币贬值后会伤害到东盟国家的利益,这将阻碍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中美关系会不会白热化?我个人认为不可能。第三,他认为上述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文本于2020年2月14日正式生效。因为中国原本也没有想让人民币贬值。我们拥有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14亿消费人口中4.5亿是中等收入人口,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
进入专题: 国内国际双循环 中美关系 。中国劳工的生产率大概是美国的1/2,比如生产一双鞋在中国需要两个小时而在美国只需要一个小时,但中国劳工的成本仅为美国的1/5,所以外资企业还会选择在中国设厂。需要重视的是,城镇居民收入在2018-2019年实际上已经呈现出下行的趋势,2018年基本上还在6区间,2019年各季度则为5.9%、5.7%、5.4%和5.0%。
因此,继续提升国内市场的研发、设计、品牌、质量水平,不断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还有巨大的新需求创造空间。其次,居民住房开支过大,挤占了消费能力。在消费环节上,关键是创造新需求。在2020年超低基数的基础上,2021年就算消费同比增长15%,实际也只相当于没疫情情况下增长3%。
其中,房贷收入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为47.4%,较上年上升3.7个百分点。因此,通过提升标准、打通渠道,引领国内产品和服务瞄准升级的消费需求,一定能创造出很大的新需求,这就是让老树发出了新芽,开出了新花。
今年1-11月,中国5G手机累计出货量为1.44亿部,占到同期手机出货总量的51.25%。一方面,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指明了消费升级的方向。政府需要做的就是为流通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减少对企业不必要的干预和检查,降低用地、用电、用工的成本,这是畅通流通环节的关键所在。此时,无论是需求侧改革还是需求侧管理,都要通过深化改革提振传统需求,还要探索新方法,创造新需求。
新供给要创造新需求,传统产业也要通过升级产品、创造新需求--不论是需求侧改革,还是需求侧管理,都要让新树开花,还要让老树发新芽。iPhone诞生以后,不仅智能手机本身创造巨大的需求,围绕智能手机也创造出了云计算、大数据、APP软件繁荣的网络生态和庞大的智能办公、影音欣赏、金融投资、生活服务等需求。与此同时,我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高峰阶段已过,可以带来有效回报的可投资项目大幅减少,通过积极财政政策来实现投资需求的大幅增长也不可持续。2020年9月底居民储蓄91.25万亿,同比增长13.9%,可以看出疫情后人们的储蓄意愿明显上升。
在乔布斯创造iPhone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过高的住房开支挤占了消费能力,加上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刚性开支,居民手中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占比更少。
当前,中国的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的高峰已过,全国范围的脱贫攻坚也已经取得关键性成果,一般衣食、家用电器等传统需求的提升空间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必然是靠激发中国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
当前,5G、新能源车等领域已经逐渐出现了新供给扩张的态势,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全电化新能源以及智能化驾驶等技术为基础,我们的生活方式将被极大地改变,巨大的新需求正在被创造出来。从中长期来看,自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增速逐渐放缓,2015年以来贸易顺差逐年下降,因此国际市场的相对萎缩必须由国内市场的增长来弥补。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 2018年,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为99.9%,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底,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14.4部/百人,也就是说每人平均拥有1.14部手机。当前,欧美市场上的很多优质产品,往往都是中国造,而国内消费者能够买到的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服务,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同时,政府应当继续探讨减税降费的空间和政策,将培育和扩大税基作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长期动力。
当前,有学者提出将流通环节作为扩大消费的主要抓手和发力点,这实际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本末倒置。总之,扩大传统消费需求的改革措施,可以涉及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方方面面,但核心还是要找到新办法、创造出新需求。
在乔布斯创造iPhone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当前,欧美市场上的很多优质产品,往往都是中国造,而国内消费者能够买到的无论是工业品还是服务,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都存在较大差距。
经过改革开放以后40年的发展,中国的消费品市场(流通环节)已经高度市场化,而且经过了数轮产业组织形态的迭代,其组织和流通效率可以说在全球前列,中国的流通环节不是扩大消费需求畅通内循环的堵点,恰恰相反,零售等行业的不景气只是消费不足的表现和消费低增长的结果。第四,传统产品基本普及,消费空白点基本消灭。
第五,5G、新能源车等新供给的需求创造能力尚未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2010年以来的消费需求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的一轮新供给创造的。需要重视的是,城镇居民收入在2018-2019年实际上已经呈现出下行的趋势,2018年基本上还在6区间,2019年各季度则为5.9%、5.7%、5.4%和5.0%。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显示, 2018年,住户部门债务收入比为99.9%,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
只要找到影响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和消费结构的深层次真正原因,激发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就能使中国消费市场的主引擎升级启动。其中,房贷收入比(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可支配收入)为47.4%,较上年上升3.7个百分点。
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没有明显增长,收入预期持续下降甚至恶化的情况下,试图通过在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的流通环节发力来拉动消费,虽然也不会全无所作为,但预期效果不会太明显。消费需求疲软的深层次原因 影响消费需求增长的深层次、结构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放缓。
进入 滕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消费需求 中国经济 。在三次分配方面,要从制度上完善慈善捐赠对社会事业的支持体系,在一般形式的助贫、助老等慈善活动之外,形成完整的民间社区服务、民间学术研究、民间科技法律推广等组织生态,扩大第三次分配的规模,提升第三次分配的绩效。
此时,无论是需求侧改革还是需求侧管理,都要通过深化改革提振传统需求,还要探索新方法,创造新需求。当前,5G、新能源车等领域已经逐渐出现了新供给扩张的态势,以新一代移动互联网、全电化新能源以及智能化驾驶等技术为基础,我们的生活方式将被极大地改变,巨大的新需求正在被创造出来。新供给要创造新需求,传统产业也要通过升级产品、创造新需求--不论是需求侧改革,还是需求侧管理,都要让新树开花,还要让老树发新芽。另一方面,在软价值制造业、知识产业、文化娱乐产业、信息产业、新金融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的新领域中,供给创造需求的法则将发挥主导性作用。
随着4G网络在全球普及,这一轮新供给已经逐步进入成熟阶段,而5G、物联网、新能源车、人工智能等新供给正处于形成和扩张阶段,其需求创造能力正在发酵,还没有进入爆发性增长阶段。2019年底居民存款81.3万亿。
因此,不仅在流通环节由政府出手进行仓储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现实需求并不迫切,政府出面来推动打折等促销活动也不是促消费的根本办法,至于政府来组织新的国有流通机构用不公平的机制参与市场活动,反而有可能是对竞争秩序的破坏。在三四级市场,除厨电之外,其他大家电产品普及率多在70%以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必然是靠激发中国巨大的消费增长潜力。过高的住房开支挤占了消费能力,加上子女教育、养老、医疗等刚性开支,居民手中真正的可支配收入占比更少。